化學灼傷通常的處理辦法是用大量清水沖洗稀釋、用酸堿中和。其局限性是對于高濃度化學品灼傷,一部分化學品會滲透入皮膚組織,導致細胞壞死,甚至造成終生殘疾。
用水或碳酸氫納溶液處理高濃度的酸灼傷時,由于濃酸稀釋放熱帶來的熱灼傷,會進一步加劇皮膚損傷(如果不能及時沖洗)。灼傷后,要求10秒內開始沖洗灼傷部位,現實中很難實現,而且“噴淋洗眼器”一般也是固定不可移動的。在介紹處理辦法以前,先介紹一些化學灼傷的基本知識。
化學灼傷的基本知識
哪些化學品會導致化學灼傷?
凡具有刺激性或腐蝕性的化學品都會導致皮膚灼傷或眼灼傷。其中,有些化學品除了會導致化學燒傷,還具有毒性,人體吸收后可出現中毒癥狀(如:氫氟酸)。
化學灼傷進程的不同階段
化學物導致皮膚或眼睛損傷可分為三個階段:
接觸:指皮膚或眼睛開始接觸到化學物。即化學燒傷的起源。
滲透:指化學物通過皮膚向皮下組織滲透。滲透的深淺決定了灼傷的嚴重程度。
反應:即皮膚或眼睛在與化學物接觸后所表現的損傷情況。
他山之石:歐洲洗消法
已被歐洲立法為安全標準法案的應急處置酸堿等化學灼傷方法,值得我們借鑒。
歐洲方法不只是稀釋和中和的洗消,而是采用一種“螯合”的方法制成的洗消劑。它“拔”出了化學物質的有害離子,阻止了灼傷進程、控制了化學物質滲透到皮膚的深層,而不只是如傳統的方法只去除皮膚表面的化學物質、降低已滲透到人體組織內的化學品濃度,它解決了灼傷后恐懼的問題:化學物質的滲透!
這種清洗方法可以將受污后的應急反應時間由傳統要求的10秒延長到1分鐘內,即在1分鐘內進行清洗就可以保證效果。這種洗消劑做成了瓶裝,方便攜帶取用,十分有助于灼傷后的快速的反應。
上述歐洲方法主要面向工廠和實驗室使用,如果將其用于潑硫酸事件應急處置,可以制成在大多數藥店可以買到的便攜式物品,方便隨身攜帶和使用。